村网通总站 王家山村 wangjiashantv.nync.com 欢迎您!
2017年,农药市场交织着革新、整合与思考。
这一年,农药行业迎来政策之年,新《农药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相继出台,农药登记、生产、经营、标签制作,越发正规。
这一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环保驱动下,生物源农药表现亮眼,落后产能退市加快。原药、包材、人工费纷纷走出上涨行情,渠道利润被压缩,行业整合愈加凶猛。
这一年,企业抱团取暖成为行业新趋势。老牌农化巨头纷纷寻求合体,强企愈强;中小企深耕作物,扎实服务,专业化革新成生存之本。
这一年,网络售假被严厉打击,农药、农产品电商规范化,互联网、物联网配套农业,已走进寻常巷陌百姓家。
这一年,服务带动农药行业发展迅猛。无人机飞防作业亿亩良田,土地托管接手从种到收一条龙,作物全程植保方案、农药预售、线上线下一体化……开启农药行业变革新时代。
关键数字:1+5+9
事由:新《农药管理条例》和配套五大规章办法出台
分析:1项条例5个办法9条变革,历时六年,经过两次修订,2017年新《农药管理条例》终于正式出台,并于6月1日开始实施,与其配套的五大规章办法也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
新规初行当然也有许多的矛盾需要解决。限制农药超范围使用,固然能解决农药滥用的问题,但也直接导致一些小宗作物无药可用。例如广东花农因农药超范围使用导致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最后被判败诉。小宗作物农药该不该用?应该如何用?不只是农户在纠结,就连销售厂家也非常迷茫。
对于可追溯电子信息码、扫描识别设备、台账记录、学历资质等,零售商只要肯花时间、肯投入一般都可以解决,但对于场地面积、经营场所等硬性指标,目前仍很难达到要求。例如山东一县3000多家零售店有半数以上达不到场地硬性要求,而一些大宗作物种植区达不到要求的店铺更多。对农药终端市场影响最大的《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其中的9条变革直接关乎批发商、零售商等经营者的生存。
新规的实施不只是对上游行业的洗牌,对终端市场也将是一次大清洗。可以预见,在2018年主动拥抱改变的企业,包括渠道商将会享受到市场整合的红利,而拒绝接受行业规范的企业将直接被市场淘汰。
关键数字:39%
事由:农药原药及中间体涨价
分析:2017年全年,原药价格在经历了小幅下滑之后,便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截至目前,原药整体涨幅已超过39%,有92%的农药产品较往年同期上涨,像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皆比去年同期价格高出一倍还多,个别品种一货难求。
是中间体稀缺也好,环保驱动也罢,还是确有人在其中捂货待涨,进行炒作。无论什么原因,在过去的2017年,农药上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这些最终将由渠道下游买单。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终端市场进行了1-2次的调价,且调价幅度均在5%-10%。预计到明年3月份,随着销售旺季来临,厂家去库存结束,终端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涨价热潮。大部分前期热门的产品增幅将集中在30%-40%,部分产品的涨幅将超过50%,整体市场的涨幅波动将维持在10%-50%的区间内。
由于农产品价格低迷和原药价格持续上涨,很多渠道商面临双重压力,不调价直接影响收益,而调价则很可能使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因此每家企业都在寻求二者间的平衡,这种情况在农资投入水平较低的大宗作物区表现尤为明显。
关键数字:23万
事由:农财网农化宝典微信公众号9月初曝光了一宗网销农药制假产业链的案件,引起行业的巨大反响,相关文章阅读量超过23万,国内门户网站纷纷转载。
分析:爆文背后揭示的正是行业人的痛点。当今网络发展打破渠道壁垒,过去靠差价赚取利润的日子已一去不返。线上线下渠道商在农资转型的渠道矛盾中暗自较劲,对网销方式缺乏信赖以及对品牌形象受冲击的担忧,让他们纷纷发言拒绝“拥抱电商”。而眼见造假团伙靠网络侵蚀市场,更让他们气愤难平。
造假虽不是电商的专利,但电商平台监管不到位,缺乏严格的审核程序,确实会让一些不法商家钻空子,但因此就说电商平台是假农药日益横行的幕后推手,有失公允,线上假货流通背后是线下造假窝点的打而不绝。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商品造假的手段也越来越高,但农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造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身体创伤是让人难以接受的。随着新《农药管理条例》的逐步推进和线上平台准入门槛的提高,未来网销渠道有望更规范,而各有利弊的线上线下能否接受彼此,改造旧模式,探索并打造更安全、高效的销售新模式呢?也许还需要更多磨合和尝试。
关键数字:4>6
事由:国际农化六巨头合并成“四大”
分析:2017年11月的全国植保会上,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的首次亮相,引起众多关注。今年农资行业的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中国化工集团花费490亿美元,最终完成了对先正达的并购,拜耳和孟山都强强联合,巴斯夫以59亿欧元收购了拜耳种子和草铵膦业务……纵观全球,六大农化巨头时代已不复存在,新“四大”的布局则上演着“4>6”的行业新趋势。
巨头们为了减少重叠市场的竞争和成本,选择并购重组作为共同提高市场份额的手段。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企业在产品端做精做专,而且通过强强联合还可以重新规划自有产业链和资金链,促进市场向有序的方向发展。
随着跨国公司的整合结束,农药市场份额和市场话语权也会更加集中,从而导致优势企业的优势更加突出,出现强企越强的现象。未来中小企业或许应更多关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作物和病害类型等角度进行业务、产品细分,方可在竞争大潮中觅得一席之地。
关键数字:3.05万亿
事由:7月18日,由国内农药制剂龙头诺普信牵头成立的“农发贷”平台(现称“理财农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11月21日,诺普信旗下的农泰金融理财平台也升级为“饭米粒理财”,专注为农业植保提供服务并延伸至整个“三农”范畴。
分析:长期以来,农药行业一直存在着赊销的“老大难”。而农业金融的出现,则可以为农户提供贷款服务,同时保障农药企业的回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行业矛盾。
《“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2016)指出,中国“三农”金融的缺口达3.05万亿。自2014年起,农药企业开始转向金融市场,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体系已经逐渐成熟和完善。以种植业为例,目前已经有许多企业通过行业内积累的数据介入到农业种植、农药化肥投入、农产品收购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以此打造产业链金融,达到种植产业升级和变革的目的。
农业金融的成长需要结合行业的生长周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农药企业能够深入行业,了解农民对资金的需求方向,对于农业金融的发展十分有利。未来,会有更多的农药企业进驻“金融支农”的市场,他们不仅可以提供金融支持,还能够发挥“智囊团”的作用,保障农民创收增收,实现双赢。
关键数字:85.78亿元
事由:目前34家涉及农药的主板上市公司实现主营收入总计1623.49亿元,净利润85.78亿元。
分析:2017年新增三家农药上市企业,分别是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先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季度,三家企业的净利润分别是1.91亿元、0.78亿元和0.73亿元。截至目前,34家主板涉及农药的上市公司共实现主营收入1623.49亿元,净利润85.78亿元,仅丰乐种业、国发股份和农发种业净利润为负值。其中,新安股份、红太阳、江山股份、湖南海利、沙隆达A、诺普信、辉丰股份、兴发集团、胜利股份和中化国际净利润涨幅均在100%以上。
以部分企业为例,红太阳以6.2万吨吡啶碱产能成为全球最大吡啶碱企业,并成功并购山东科信;辉丰股份不仅是国内最大的辛酰溴苯腈原药、氟环唑原药生产企业,还以6800吨产能成为全球第一的咪鲜胺原药生产企业;沙隆达A具备精胺-乙酰甲胺磷、双甘膦-草甘膦的完备产业链,产业基础夯实,并成功并购安道麦,成为国内第一的农药龙头企业。
农药行业经历近3年低迷期,2016年下半年开始复苏,下游需求逐步恢复,产品产销规模有所扩大,营业收入增长,农化投入品明显景气上行。通过并购、打造完整产业链以及提高研发技术保证了核心竞争力等方式,各上市公司均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
未来,受环保高压、供给侧改革的持续影响,农药上市公司会继续加大环保的投入力度,增加新产品的研发,或者开拓其他业务。在农药产品价格维持在高位的情况下,企业利润还会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关键数字:67万人次
事由:今年农业供给侧改革、药肥双减政策、环保驱动、粮价低迷等行业大事都给传统农资渠道商的经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型”成了他们口中的热词。11月,由南方农村报主办的农资渠道商转型先锋全国十强评选,在短短一周里,收获了672245人次的投票,足见“转型”有多火。
分析:随着今年我国土地流转逐渐步入快车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取代着种植散户。据了解,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已拥有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上的种养大户360万户、农民合作社193万家、家庭农场87.7万家,以及超过115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41.7万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土地在聚集,规模化、科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模式让种植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倒逼传统经销商转变经营思路,从单纯的买卖跳转至以服务带动销售。套装直销、金融服务产品、线上团购等新思维破解“赊销”难题;农资连锁经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对接;科技服务队下乡开展农资大讲堂;从解决最后一公里到全程托管,打通农产品上行产业链;创新销售焕发农资新活力;扎根细分作物……来自外部环境变革的压力,加之企业自身调整的需要,促使转型成了今年避不开的热点话题,也促成行业转型方式多点开花。
但不可否认,随着第三产业——种植服务业的飞速发展,未来农药乃至农资行业的发展必须借力“服务”。农资渠道商转型不再只是热议的话题,更是一种势在必行的选择。
关键数字:9亿元,7800万亩
事由:农业部12月21日称,中国农药使用量已连续三年负增长,这其中,绿色生物农药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引领下,我国先后自主创制了四氯虫酰胺、氯氟醚菊酯等十多个绿色生态农药品种,截至2017年,已累计销售收入9亿元、推广使用面积7800万亩。
分析:随着一系列高毒农药被禁用,未来绿色农药的研发依然是国家狠抓的项目之一。目前市场上杀虫、杀菌、除草三大类主要产品的比例趋于均衡,微低毒产品比例已超过82%,高剧毒产品降至1.4%,悬浮剂、水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等环保剂型比例在逐年提高。
枯草芽孢杆菌、厚孢轮枝菌、阿维菌素等微生物源农药的兴起推动了绿色农药的发展,通过形成有益菌落,在治病防病的同时可调节土壤微环境,激活作物的抗性、抗体,最终达到减肥减药的功效。而芸苔素内酯、甲壳素等绿色工艺打造的环保型农药更是填补了化学药剂在细菌性病害领域效果不佳的空白,为病虫草害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但相比较化学农药来说,绿色农药的市场份额依然较小,主要是它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货架期短;对使用时温度、湿度以及pH等环境的要求较高;见效较慢,初始持效期短等。随着国家推进绿色农业的条例出台,未来的农药行业必然朝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绿色农药的缺陷如何攻克,将是未来相关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关键数字:1000万元
事由:农药千万级大单品不断涌现,企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分析:明德立达“德朗”上市不到一年销售额就超过1600万元,科利隆“高妙”在进入海南未满一年销售额即突破1500万元,中间还一度断货。燕化永乐的“燕化传奇”上市仅半年,产品销售额就超过3000万元……近两年来,产品刚上市销售额就过千万的“大单品”不断涌现,行业已进入到向高精尖发展的新时代,企业拥有产品的数量已经不能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
虽然农资市场持续低迷,但农药发展空间依旧巨大,企业如何做好大单品,需要技术同样也需要技巧。
关键数字:5年
事由:12月4日,农业部发出通知,将对我国正在使用的12种高毒农药,依据风险大小和替代产品生产使用情况,加快淘汰进程,力争5年内全部禁用。可见国家对农药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近期的“毒大葱事件”也给农药的安全使用敲响了警钟。
分析:继百草枯因安全性问题在国内禁用之后,草甘膦在国外也险遭“滑铁卢”。11月27日,欧盟负责农药安全审批的委员会举行投票,最终批准将草甘膦使用期限延长5年。之前,草甘膦因安全性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此次使用期限的延长使草甘膦获得一丝喘息的机会。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一个思考:百草枯禁用后我们还有草甘膦、草铵膦,但如果草甘膦被禁,未来五年内还有什么产品能够替代?
今年,无论是在南昌植保会还是在华南农资博览会期间,我们发现越来越多企业打出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理念,高效、低毒、无残留成为企业产品推广的亮点。
除作物安全外,对施药者的安全性也成为企业考虑的重点。今年无人机企业在各种展会上亮相频繁,人药分离、统防统治、节本增效,这些亮点无疑给消费者很大的诱惑。但农用无人机市场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完善,如续航时间、载药量、农药漂移及配套农药产品稀缺等,农药的安全使用,任重道远。